按照负责人分别计算销售情况——SUMIF函数的基础

如下所示,A 列为负责人,D 列为销售额数据。

A 列:负责人,D 列:销售额

以这个数据表格为基础,从 G 列开始,计算每一个负责人的销售额的总和。

在做这项工作时,我看到很多人发生了以下“惨剧”。

  • 使用电子计算器,手动计算数据。
  • 输入“=SUM(D2,D7,D12,D17,D18)”,统计每一名负责人的销售额总数时,不断重复这一操作。

那么,怎样做才正确的呢?

这时我们可以使用 SUMIF 函数,我们看一下具体的操作步骤吧。

➊ 在单元格 H2内输入以下公式

=SUMIF(A:A,G2,D:D)

➋ 按下回车键后,单元格 H2内显示“吉田”负责的销售额。

按下回车键后,单元格 H2内显示“吉田”负责的销售额

➌ 将单元格 H2中的公式拖拽复制至 H6,则会显示相应的负责人的销售额。

➍ 想要得出所有负责人的销售额总和时,则需要双击单元格 H7,再按下 AUTOSUM 快捷键Alt += 。

再按下 AUTOSUM 快捷键Alt +=

➎ 按下回车键,可得出全员销售额的总和。

按下回车键,可得出全员销售额的总和

SUMIF 函数有三个参数。

  • 第一参数: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
  • 第二参数:在第一参数指定的范围里,需要计算总和的行的判定条件
  • 第三参数:实际求和的区域

按照步骤1输入“=SUMIF(A:A,G2,D:D)”这一公式,Excel 会自动识别,做出以下的处理:

  • 需要计算总和的区域为 D 列数值。但并不是要算出 D 列中全部数值的总和。
  • 在 A 列中,只计算与 G2的值相同的行的 D 列数值的总和。

COUNTA函数与COUNT函数的区别

与 COUNTA 函数极为相似的函数是 COUNT 函数。它与 COUNTA 函数的区别如下:

  • COUNTA 函数

指定参数范围内,计算除空白单元格之外的单元格的个数,即统计包含数据的单元格的数量。

  • COUNT 函数

指定参数范围内,计算含有数值的单元格的数量。

也就是说,COUNT 函数只计算含有数字的单元格个数。因此,自动忽略统计含有文本的单元格的数量。在具体实务操作上,一般用 COUNTA 函数就够了,当需要计算输入有数字、数据的单元格的数量时,再使用 COUNT 函数即可。

能把函数用文字翻译出来

这一函数,实际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计算的。

“数一数在 A 列中,有多少单元格内含有数据(除空白单元格以外的数量),并减去1”

为什么要减去1呢?这是因为计算时要除去内容为“参加者姓名”的单元格 A1。像这样,在实际使用 Excel 时,必须掌握“迎合不同情况,在函数公式中通过增减数字进行调整”这种能力和思维方式。

“能把函数用文字翻译出来”非常重要。要习惯用文字来解释说明函数公式在进行怎样的处理。

此外,在此介绍的“整列单元格数减去1”的公式,也可用于自动增减在输入规则中的菜单选项。(参考后续)

计算客户名单的人数——COUNTA 函数:“销售额”不仅是金额的总和

前文中介绍的 SUM 函数,是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函数之一。但是,在实际操作时也会出现问题。比如在计算销售额总和时,SUM 函数得出的结果为金额总和。但是,除金额以外,“成交件数”“销售个数”“客户人数”也是“销售额”中的要素。也就是说,用 SUM 函数计算得出“销售额为1亿日元”之后,接下来有必要表示“这些销售额中的成交量是多少”。

这时,我们就能用到 COUNTA 函数了。如果说 SUM 函数用来“算出指定单元格的总和”,那么 COUNTA 函数则是用来“计算指定单元格的范围内,包含有效数值的单元格的个数(即非空白单元格的个数)”。

例如,有一张按活动参加者分类显示购买入场券数量的表格,如果现在想要知道有多少名参加者,应该怎么做呢?

A 列中输入参加者的名字,想要在单元格 E1中显示参加者人数的话,可以在单元格 E1中输入如下公式:

=COUNTA(A:A)-1

在单元格 E1中输入=COUNTA(A:A)-1

Excel如何提高乘法运算、字符串混合输入的效率

在 Excel 中,同样有能够快速输入乘法运算和字符串的函数。

PRODUCT 函数可以对括号内指定的数值做乘法。例如,按如下方式输入,即可算出单元格 A1到 E1数值相乘后的结果。

=PRODUCT(A1:E1)

用星号(*)连接单元格的话,公式则如下所示。很明显,前面的方法要轻松得多。

=A1*B1*C1*D1*E1

除此之外,还有在括号内连接多个指定文本的 CONCATENATE 函数。首先输入:

=CONCATENATE(

之后,按住Ctrl 键,点击想要连接的单元格,像这样,选中的单元格会被“,”隔开。

=CONCATENATE(A1,B1,C1,D1,E1)

用“&”连接各单元格也是一样,但存在多个需要连接的目标单元格时,还是这种方法更简便。

SUM函数:Excel如何求多个分开的单元格的总和?

如果要计算多个分开的单元格的总和,应该怎么做呢?

这时,按照以下方式,按下Ctrl 键并点击鼠标,就能轻松输入公式。

➊ 选中想要求和的单元格,输入=SUM(。

※这里选择了单元格 C14

选中想要求和的单元格,输入=SUM(

➋ 按Ctrl 键,选择需要求和的单元格。

※如图所示,点击单元格 C2、C6、C10。

➌ 输入右括号,按回车键确定。

如此,单元格 C14中显示为

=SUM(C2,C6,C10)

像这样,在需要求和的单元格之间输入“,”来隔开,就能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。

本月销售额——SUM函数:计算连续单元格范围内的总和——ΣSUM

在 B12与 C12中输入数量与总销售额。

在 B12单元格里,输入 SUM(B2:B11)

其实,想要计算多个连续单元格范围内的总和,有更简便的方法,那就是使用ΣSUM 函数(SUM 函数中的一种),它的功能就是能够自动输入 SUM 函数和计算总和的范围。

可在【开始】栏目下点击ΣSUM 按钮,或者不使用鼠标,直接按快捷键。虽然这两种方法的区别甚微,但掌握快捷键总是方便的。先选择 B12,然后按下以下快捷键。

Alt +=

随后,就会像前文中的画面一样,系统自动指定合计单元格范围,目标单元格里也含有 SUM 函数。

并且,这时候如果在 B12与 C12都被选中的前提下,按下这个快捷键,处于自动选中合计单元格范围的 SUM 函数,会同时出现在这两个单元格中。

本月销售额——SUM函数:基础知识

在 Excel 中,加法用“+”符号进行运算。想要求单元格 A1与 A2的数值总和,可以用下列算式做加法。

=A1+B1

但是,如果做加法的单元格有很多,全部用“+”连接的话,需要多次输入“+”,这样做十分浪费时间。有一个函数专门用于简化多个单元格做加法时的输入操作,那就是 SUM 函数。

例如,要计算单元格 B2到 B11的值的总和,则在 B2中输入以下公式:

=SUM(B2:B11)

※目标单元格范围,用“:”(冒号)连接起始单元格和最终单元格。

也就是说,在 SUM 函数的括号中的内容是需要计算总和的单元格的范围。

【公式】

=SUM(想要计算总和数的单元格的范围)

根据条件改变答案——IF函数:如何判定复数条件

在判定复数条件时,请把多个 IF 函数嵌套在一个公式中。比如说,如果要表达“B2单元格的值大于等于80为 A,大于等于50为 B,49以下为 C”,就简化为下列公式。

=IF(B2>=80,”A”,IF(B2>=50,”B”,”C”))

乍一看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公式又长又复杂,但它只是在重复下面的程序。

  •  一开始的条件表达式(B2>=80),如此条件为真,输入值(A)。
  • 下一个参数,再次从 IF 和括号开始输入。
  • 接着输入下一个条件表达式。

如果不符合这两个条件表达式中的任何一个条件,则表示“结果为假”,输入的值则指定为”C”。

像这样,在 IF 函数中嵌套一个 IF 函数的现象,叫作“多重条件函数”。IF 函数的多重条件,在 Excel 2007以后的版本中,最多可以排入64个。但是,如果嵌套的函数太多,可能变成自己都难以理解的复杂算式,这点请务必注意。遇到这种情况,可以利用 VLOOKUP 函数的变换技巧(参考 P272),或利用操作列(参考 P125)划分到多个单元格分别处理。总之,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。

根据条件改变答案——IF函数:基础知识

如果你是老师,你想以“考试分数在80分以上的是 A,80分以下的是 B”作为判断条件,在 B 列中输入所有分数后,C 列中会显示相应结果。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操作。

➊ 在单元格 C2中输入以下公式:

=IF(B2>=80,”A”,”B”)

➋ 按Enter 键,C2中得出“B”

➌ 将公式复制到其他单元格,系统会根据分数自动做出判断。

像这样,根据作为判断条件的数值,可以更改单元格中的数值或公式的结果。这就是 IF 函数的作用。

下面是 IF 函数的具体结构。

【公式】

=IF(条件表达式,条件为真,条件为假)

像这样表示函数构造的形式,叫作“公式”。不是说一定要准确无误地记住所有函数的公式。只要能做到看一眼就大概明白其中的含义,在实际操作中也能熟练运用就可以。

在此,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函数结构中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。

  • 第一参数:条件表达式(用于按照条件分别处理结果)

※上述例子(B2>=80)中,表示单元格 B2的值是否在80以上

  • 第二参数:条件为真(即第一参数中的条件表达式成立,符合条件时返回的值)
  • 第三参数:条件为假(即第一参数中的条件表达式不成立,不符合条件时返回的值)

也就是说,之前列出的公式,其实是一个命令句“B2的值大于等于80输入 A,不是则输入 B!”